欢迎来到智装新闻网-装智公司旗下品牌!
快捷搜索:  搜索热词1  搜索热词2  搜索热词3(en)  

智能音箱爆炸性增长,你的客厅将被重塑

 

试问今年最火热的科技产品是什么?

智能音箱。

据调研机构Canalys 披露的数据,2018年上半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出货量为700万台,而在去年,GfK统计的2017年1~8月份智能音箱销量仅为10万台,增幅达到7000%。

如此彪悍的数字当然不是中国独有的。

在全球智能音箱市场上,今年第二季度的出货量数字是1680万台,比第一季度的900万台环比增长了187%。

环比接近翻倍的增幅啊,还有哪种科技产品能够望其项背?

事实上,从2014年11月亚马逊推出第一款智能音箱ECHO到今天,这个行业已经经历了三年多的迭代发展。

三年后的今天,美国智能音箱的普及率已经高达30%,并预计到年底攀升至50%左右。

整个行业也从一家独大,变成了亚马逊ECHO、谷歌Google Home、苹果HomePod的三足鼎立。

相比起美帝,我国的智能音箱行业才刚刚进入井喷式发展的元年,即使今年的销量能过千万台,也不过是3%左右的普及率。

如果能在未来两年将普及率提升到跟美帝今年差不多的水平,意味着这个市场的商业空间将有十几倍的增长空间……

画面太美不敢想象,我们还是将目光投向当下吧:

全志科技(300458),一家做智能音箱芯片的公司,2018年中报显示,营收6.66亿元,同比增长48%,归属净利7500万元,同比增长4365%。

吃饭行情已经开始了!

1

智能音箱为什么能大火?

——首先是互联网巨头的重视。

音箱行业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,已经相当成熟,近年来的WIFI音箱、蓝牙音箱,也不过是增加一些小概念,修修补补而已。

但是当亚马逊的ECHO推出后,互联网巨头们忽然意识到:这个行业已经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。

正如苹果的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,亚马逊的ECHO也重新定义了音箱。

如果说,智能手机打开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门,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的连接互联网,智能音箱则一脚踹开了家庭人工智能时代的大门!

这种革命的背后,是人和机器交互方式的巨变——

还记得吗,我们之所以能进入PC电脑时代,是因为图形化的界面+鼠标键盘交互方式的诞生;

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标志,则是智能手机+触摸屏交互方式的诞生;

近几年来,互联网巨头们一直在寻找下一个超级入口,寻找一种新的人工智能的交互方式……

寻寻觅觅,灯火阑珊处,智能音箱出现了。

刚刚宣布要接任马云掌门人职位的阿里CEO张勇,曾经这么表态:

“整个互联网技术,就是数字技术颠覆性的变革和机会。我们最近在大力的推语音(智能音箱),其实都是一样的,毫无疑问语音是未来一个互联网入口。”

正因此,智能音箱被视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家庭入口中心,巨头们又岂能放过?!

2015年,京东推出了399元的叮咚,未能走红,2017年,阿里推出天猫精灵X1,并在双十一活动上将促销价压低至99元,抢了一波关注。

要知道,阿里这款智能音箱的硬件成本都要300元呢,为卖货,也真是下了血本。

接着是小米的小爱同学,秉承其一贯的性价比策略,以成本价299元推出,成功杀出一条血路。

时至今日,我国做智能音箱的厂家大大小小加起来也有上百家了,但影响力都不如小米。

很简单的道理:

传统音箱厂商,只是加了个包装概念,换汤不换药;

深圳的山寨厂商,大多是低价劣质的拼拼凑凑,体验太差;

阿里、京东等电商巨头,更多是为了卖他的网上货品,醉翁之意不在音箱;

因此这些产品,都只能吸引一些尝鲜的人群,无法通过极致的产品体验打动更广泛的千家万户。

具有这种能力的,只有小米。

在过去的众多智能设备开发经验里,小米的电视、笔记本、空调、电饭煲、灯具、扫地机器人、插板、手环、平衡车、无人机、摄像头、儿童手表、手环、体重秤、耳机……琳琅满目。

所有的智能设备,都具有精致、易用、高性价比的好口碑。

这种口碑的力量,让小米的智能音箱一出现,就得以快速裂变,并且小米会跟你保证——

我们不是要你通过智能音箱来购物淘宝,而是让你能够真正实现通过语音来操控家庭的各种智能设备。

让音箱不再是一个仅仅听音乐的设备,还可以聊天对话、设定闹钟、控制照明、提前启动空调、调控热水器温度等等,简直碉堡了。

2

当智能音箱行业高速增长,一条庞大的产业链便拉开了帷幕。

最重要的,当然是上游的芯片和软件系统开发商,就像任何一台电脑都少不了英特尔和微软的联盟,任何一部手机都少不了高通、联发科、IOS、安卓等一样。

智能音箱的利润蛋糕里,最重要的一份自然少不了芯片商们。

亚马逊ECHO采用的是德州仪器的芯片,谷歌Google Home采用的是Marvell的芯片;

阿里天猫精灵采用的是联发科的芯片,小米用的则是全志科技的芯片!

群雄逐鹿,每家芯片商抱一个大腿,伴随着下游品牌商们的销量增长飞速奔跑。

事实上,这个行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,当年做手机的、平板的芯片商们正鱼贯而入。

除了联发科和全志以外,高通、紫光展锐、瑞芯微、北京君正都已经推出了各自的智能音箱芯片,试图进来分一杯羹。

比如全志的老朋友,我国平板芯片双雄之一的瑞芯微,今年已发布了RK3036与RK3229两颗芯片,悄悄拉上了谷歌的小手。

过去十几年的中国电子产品发展史上,全志和瑞芯微,就是那舞台中心的双子星,彼此厮杀不停,也共同成长。

最开始的时候,2000年代初,瑞芯微通过“变速不变调技术”的语音芯片成功打入步步高复读机,一炮而红;

另一边厢,一家名为炬力科技的芯片公司也在MP3市场的爆发中迅速走红。

炬力的创始团队是台湾人,2005年纳斯达克上市之后,却陷入了分裂的危机中,一群年轻人决定出走创业,全志科技由此诞生。

为首的几个联合创始人,分别姓赵、张、唐、丁、龚、蔡、薛、李,颇有点硅谷八叛徒的味道。

全志的英文名叫 All Winner,取自“共赢”的意思,也就是说,我们出来创业,就是要彼此携手,有难同当有福同享。

全志杀入MP3市场,长江后浪推前浪,很快就凭借着性价比优势和敏锐的市场嗅觉拿下了MP3芯片的大半壁江山。

瑞芯微也跟着来了,这一次的杀手锏是支持视频技术,让听音乐的MP3升级为可看短视频的MP4,得到了一帮MP3大品牌的垂青。

只可惜,MP3的全盛时代即将进入尾声,因为,智能手机的时代要来临了。

智能手机的出现,可听歌,可看视频,还可以拍照、上网、购物,将各种形形色色的数码电子产品扫进了历史的尘埃。

全志和瑞芯微如临大敌,同时陷入了绝境。

但历史就是这么有趣,他对你关上了一扇大门,就会在别的地方打开另一扇大门。

就看你的嗅觉是否足够敏锐。

全志率先找到了方向,从A10芯片到A13芯片,全志几乎通吃了中低端的安卓平板芯片市场。

全志成功的原因很简单——

传统的芯片商都是野心很大,企图一颗芯片支持所有的平板规格,但全志的就不一样了,只支持销量最大的低端7寸平板,舍弃了一些华而不实的功能,价格就降下来了,另外集成度高,简单易用,性价比无人能敌。

凭借着平板芯片的开疆拓土,全志的营收也迎来了爆炸式的成长:

2011年破2亿、2012年破10亿、2013年超过15亿,3年7.5倍,走上人生巅峰!

瑞芯微在一旁看的眼红心热,又如何能放过?

瑞芯微走的是高端技术流道路,埋头打磨数载,2012年下半年,双核芯片3066发布,一下子就掀起了整个行业的升级浪潮。

如此,一个霸占高端市场,一个覆盖低端市场,双雄对峙,各擅胜场。

但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,2014年之后,随着联发科、高通等手机芯片商的大举入侵,智能手机的屏幕越来越大,功能越来越全面,全志和瑞芯微的日子再次变得难过。

事实就是这样,瑞芯微一心向高端走,奈何命比纸薄,技术积累终究比不过掌握基带通讯芯片技术的高通和联发科,日子难熬就不用说了。

全志也没有好多少,平板芯片市场的没落,让他焦灼不安,股价一落千丈。

但就如MP3市场的没落一样,一扇大门被关上,另一扇大门正悄悄的打开。

3

不用奇怪为什么小米做智能音箱,会看上全志的芯片。

因为全志的核心竞争力中,最突出的两点就是市场反应速度和性价比优势。

在MP3和平板战役中,全志的这两种能力都彰显无遗,而在智能音箱一战,全志的两种能力仍然是四海之内无对手。

举个例子,2014年底,亚马逊ECHO推出,2015年京东的对标产品叮咚上市,用的就是一枚全志R16芯片。

而同类型的支持智能音箱的芯片方案,老朋友瑞芯微直到2017年4月份才上市,整整晚了两年。

当然,瑞芯微的芯片技术也更先进,是全球首款支持8路数字I2S数字硅麦直连的芯片方案,能兼容不同麦克风阵列算法及平台。

缺点就是:价格更贵,瞄准的也是谷歌这样的土豪客户。

很显然,走性价比路线的小米,是很难和瑞芯微产生共鸣的。

以售价169元的小米“小爱mini”为例子,主控芯片是全志R16,电源AXP223及音频芯片AC108都是全志全资子公司芯智汇提供。

走的都是性价比风,能将这种路线玩到极致的,小米之外,唯有全志。

事实上,小米和全志,早就结成了血浓于水的深厚革命友谊,小米旗下的智能物联网设备,包括无人机、扫地机器人等,能用全志的全部都用上。

另一边厢,瑞芯微的扫地机器人芯片抱了行业龙头科沃斯的大腿,AI芯片拉来了独角兽商汤科技一起玩,无人机芯片还只能孤芳自赏。

思路决定出路。

4

值得注意的是,全志的营收和利润一路狂奔,毛利率却在悄然下滑。

2017年中报,全志的芯片毛利率为45.36%,年底这个数字下滑至42.22%,2018年中报则进一步下滑至33.54%。

为何下滑的如此之快?

是因为竞争压力大,芯片在降价销售吗?让我们一探究竟。

根据2018年中报数字,营收同比增长48.44%,营业成本同比增长74.01%,成本比营收跑的更快,是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。

同一份报告里,全志没有披露成本结构和销量数字,而通过阅读历年的财报数字,我们可以发现,全志的成本结构中——

晶圆(原材料)和封装测试(委外加工)是最重要的两项成本,通常占到总营业成本的95%左右。

从2012年到2017年,一个基本的趋势就是,封装测试成本占比在持续下降,晶圆材料成本占比在持续上升。

2012年,晶圆材料在营业成本中的占比为61.14%,2017年已经上升到了71.69%。

2017年,全志的晶圆采购金额为5.24亿元,占其芯片营收12亿元的43.66%,可以说将近一半的钱都给了晶圆厂。

我们知道,目前晶圆行业几乎是一家独大,被台湾的台积电垄断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。

尤其是中高端的40纳米以下制程市场,台积电的份额超过了85%。

要采购晶圆,就绕不过台积电,看看台积电近几年强势的毛利率就知道话语权在哪一边了。

即使你能绕过台积电,也绕不过三星、联电、格罗方德等外资巨头,整个晶圆代工市场,外资份额占比超过了90%。

适逢美元强周期,尤其是今年上半年,人民币汇率下跌,进一步叠加了成本端的上涨压力。

回顾全志的历年财务报表,毛利率大致稳定在40%左右,个别年份的毛利率剧降背后,通常是成本端的上涨所致。

上一次毛利率跌到40%以下,是2015年,同样是人民币汇率大幅下跌的一年。

诚然,作为一家市场化的芯片设计公司,全志的芯片存在着跌价的风险,但短短半年,毛利率剧降的背后,成本端的涨价潮与汇率波动,起着更为重要的影响。

不过,既然是周期,潮涨潮落都是定数,也不必过份担忧。

5

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。

除了小米智能音箱芯片的大爆发,还有百度、腾讯的智能音箱也将陆续采用全志的芯片;

还有小米的扫地机器人,2017年销量100万台,预计2018年销量在300万台左右;

还有车载智能后视镜芯片,已经拿到凯迪拉克、众泰等个别车厂的订单,未来无人驾驶市场空间广阔。

这一切都是好消息。

更好的消息是去年第三季度,十大股东里,8个联合创始人之外,悄然增加了一位国家队股东。

北京芯动能投资基金,这是由国家半导体基金、亦庄产投、京东方等成立的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,可以看作是我国半导体战略对全志的押注。

读到这里,也许你会想,“这家公司我能投吗”?

这不是一个拍拍脑袋就能轻易做出的决定,因为除了基本面的机会分析,还需要对财务风险、业绩确定性、业务竞争格局等进行更深入的考察。


暂无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